中国典型荒漠化防治综合治理模式——乌梁素海模式
-
-
1. 基本情况
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西连乌兰布和沙漠,南临黄河,东部毗邻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与阴山山脉和乌拉特草原相接,包含河套平原的广大地区,流域总面积约1.63万km2,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和荒漠半荒漠地区罕见的湿地。
2. 主要问题
乌梁素海流域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矿山开采等原因,造成湖面面积从800km2萎缩至293 km2。加之,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不断下降。
3. 核心技术体系
遵循系统治理、全域治理、源头治理的总体思路,将流域生态系统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
3.1 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
● 实施草方格沙障固沙、生物降解聚乳酸沙障固沙、巨菌草留茬沙障固沙、人工种草和梭梭造林固沙等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工程;
● 开展光伏+治沙、种养殖业+治沙等产业治沙工程,防止乌兰布和沙漠东进。
3.2 河套灌区农田综合治理
● 实施排干沟污泥疏浚、建设多塘净化系统、建设生态驳岸和生态浮岛、生态补水等工程;
● 开展农田控药、控水、控膜,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
3.3 乌拉山生态保护修复
● 开展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整治,改善乌拉山受损山体的地质地貌环境;
● 实施矿山植被恢复措施工程,提高山地水源涵养功能。
3.4 阿拉奔草原生态保护修复
开展草原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程,采用沙葱和驼绒藜等禾本科植物,促进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3.5 环乌梁素海生态保护带治理
实施湖区河口自然湿地修复与人工湿地构建工程。
3.6 乌梁素海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 采用网格水道、活水循环等措施开展芦苇、沉水植物收割及资源化利用;
● 通过自然养殖达到食物链清除湖体营养元素,改善水体水质。
4. 治理成效
2018年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截止目前,60%以上的矿山得到治理恢复,治理沙漠4万余亩,流域生态及水环境明显改善。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将生态系统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生态旅游和生态水产养殖等绿色产业,促进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
5. 适用对象
该模式适用于沙区湖泊、湿地保护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