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典型荒漠化防治综合治理模式——柯柯牙模式

中国典型荒漠化防治综合治理模式——柯柯牙模式

  • 柯柯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在温宿县和阿克苏市东北面。原始地貌复杂,其间沟壑纵横,地势险峻;阶地土壤系发育在砾石基层上的棕漠土,沙砾密布,盐碱严重。这里气候干旱,年平均气温10.16℃,降水量56.7mm,蒸发量1972.9mm,历年平均风速1.7m/s,多年平均大风日数近50d,土壤盐碱量平均值高达5.58%,最高含盐量达9.87%。以沙化耕地、戈壁和半固定沙地为主,物种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异明显。

    柯柯牙绿化工程从1986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前后持续30年。30年间,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及驻地官兵近340万人次进行54次造林绿化大会战,在荒漠戈壁上植树造林115.3万亩,累计栽植树木1337万株,建成了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47公里的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让昔日戈壁荒滩成为各族群众增收的绿洲果园,锻造了闻名中外的柯柯牙精神。

    柯柯牙位于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曾经是一片土壤贫脊,沟壑纵横,盐碱严重,寸草不生的亘古荒原。据气象部门记载,治理前,每年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累计超过100天,每到季风季节,沙起尘飞,遮天蔽日,侵袭千家万户,危害数十万亩农田,影响阿克苏几十万人民的生产生活。

    充分利用天山出山洪水引洪拉沙淤地,把含有肥沃细泥的洪水引入沙丘或沙荒地。即每年6-8月份洪水来临之前,在宜林荒地或沙荒地,开渠堵坝,引洪灌溉,改善土壤质地。第二年,平整土地,翻耕土壤,混合风沙土和淤泥,改善土壤质地,开沟定植苗木。通过引洪拉沙淤灌,一方面利用洪水的冲击力量平整沙丘、沙包;另一方面使洪水中的肥沃细泥沉积在沙土地上,耕翻后使沙泥混合,以改善沙土原有性质,增加肥力。

    困难立地条件,改善根系生长微环境,促进苗木成活和生长,规范栽植坑标准,是一项主要工作,柯柯牙生态建设,提出并推广了“88323”整地技术,即定植坑深80cm、宽80cm、有机肥30cm、回填表土20cm、苗木根系栽植区30cm。在翻耕地,平整起垄,修保护带,挖定植坑,施底肥,回填表土的基础上栽植树苗。

    该技术在阿克苏地区推广应用近10万公顷,2006年和2007年,阿克苏地区林草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1521亩核桃、924亩的红枣定植上,大面积推广试验该项技术,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试验数据表明,核桃和红枣定植当年成活率比常规提高20—30%,平均生长量提高30-40cm。

    技术要点主要是沙壤土秋季造林;粘土、盐碱土冬季压碱,春季造林;采取开沟植树的栽植方式。该技术节水、压碱、保墒,确保了造林成活和苗木正常生长。

    (1)沟灌节水。开沟整地沟灌用水量是整地漫灌用水量的二分之一,每亩比漫灌可节约40m3水。

    (2)沟灌压碱效果好。据测定,整地开沟灌水一次,可使盐碱地土壤平均含盐量由2.87%降为0.8%,保证了栽植沟内的苗木成活。

    (3)沟植沟灌保墒效果好。开沟栽树灌水后,整个冬季沟上部分失水多,风干厚度为30cm,而栽植沟内土壤于来年三月测定,风干度为3-5cm,下部为冻土,解冻后土壤墒度高达70-80%,因而确保了秋栽苗木的安全越冬,苗木无抽干、风干现象。

    在戈壁沙地和立地条件差的地方采用引洪淤灌,即每年6-8月份洪水来临之前,根据林带种植方案,先在戈壁沙地隔带开沟,沟深度40cm,然后引进含泥沙量很大的浑浊洪水,让洪水自由下渗,泥沙沉积在流沙和戈壁表面。一般情况下,引洪一次,可增加土层3-5cm,沟里的泥沙可达到20cm。待到沟里的泥沙大于20cm厚以后,挖种植坑种植核桃、杨树、杏树等。

    (1)苹果栽培管理模式

    主栽品种:华玉、早富1号、嘎拉、美国八号、乔纳金、新帅、新苹1号、新富1号、新红1号、长富2号、寒富等。

    配置模式:沿渠或路带状栽植,品字型配置。株行距:乔砧3-4m×4-5m,矮化中间砧和短枝型1.5-3m×3-4m。

    整形修剪: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主干圆柱形。

    授粉品种配置:一般比例下授粉树占总栽植面积的20%左右,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以4-5:1为佳,二者相距不超过30m。

    间作物:建园式初期1-3年可适当间作小麦、豆类和瓜类等矮杆作物;间作式可间作冬小麦、豆类和瓜类等矮杆作物。

    采收期:达到原品种应有的色泽和糖度时,分期分批采收。

    适宜产量:建园式2.5-3吨/亩,间作式1.5-2吨/亩。

    花果管理:花果管理是保证果品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花前复剪:回缩过弱的串花枝、疏除或破除过量花芽;

    (2)保花保果技术:蜜蜂授粉、人工授粉;

    (3)合理疏花疏果;

    (4)果实套袋增质技术。

    水管理:通常采用沟灌,3月底萌芽前灌第一水,4月下旬开花前浇第二水,5月下旬浇膨果水(落花后10-15天),这三水是关键,其它生长期视墒情10-15天灌一水。8月20日开始控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灌封冻水。

    肥管理:9-10月果实采收前后是秋施基肥的时期,施入全年的有机肥和60%的氮、磷、钾肥,以磷、钾肥为主。一般上等基肥,如圈肥,幼树期每株15-25kg,初结果树每株50-75kg,盛果期每株150-250kg。

    土壤管理:采用丰产沟(沟宽、深0.8m)定植。丰产沟下层施底肥,每亩用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磷肥500-600kg,将农家肥和磷肥加1/3土混合后施入。然后回填、灌水降沉。栽前再挖小穴(30×30×20cm)栽植。栽植时注意苗木根系与底肥要有20cm的土壤隔离,以免烧根。

    (2)核桃栽培管理模式

    主栽品种:扎343、新丰、温185、新新2等。

    株行距:建园式5×6m;间作式6×7-9m。

    整形修剪: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

    授粉品种配置: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配置(行)比例以1:5-7为宜。

    间作物:建园式,幼树可间作豆类、瓜类等低杆作物,严禁秋季大水大肥作物;间作式,幼树期同建园式,初果、盛果期可间作冬小麦、棉花等作物。

    采收期:核桃果皮由青变成黄绿色,果实顶部出现裂缝时采收。不同品种,采收时间不一,一般多在9月上、中旬。

    适宜产量:建园式150-200kg/亩,间作式100-120kg/亩。

    花果管理:

    (1)保花保果措施:1)增强树势加强核桃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改善树完透光度;2)人工辅助授粉。

    (2)疏花除雄: 1)新植树定植当年及第二年的幼树,在膨大期疏除所有花芽。2)结果树在雄花芽膨大期疏除80-90%。

    水管理:每年春季浇萌动水,土壤结冻前浇越冬水,其间结合间作物和施肥浇水,全年浇6-8次水即可。萌芽时期浇水(3-4月);果实速生及花芽分化期浇水(5-6月);基肥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灌一次水;土壤上冻前灌足越冬水。

    肥管理:基肥,核桃采收后,9月中旬至10月初施;追肥,每年进行2-3次,第1次开花前或展叶初期,以速效氮为主,占全年总量的50%,第2次5月底至6月初,以氮、磷为主,占年总量30%,第3次6月底,以磷、钾为主。

    土壤管理:1)中耕除草。中耕深度10-20cm,5-8月每次浇水后中耕一次,间作的果园要中耕保护带,10月底进行冬翻。2)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可结合灌水进行,每年秋季应进行秋翻。

    柯柯牙绿化工程自1986年起至今共实施了四期治理工程。经过30多年的接力奋斗,在荒漠戈壁筑起了一道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创造了荒漠变绿洲、戈壁变果园的绿色奇迹。阿克苏人的“绿色涅槃”之路,使阿克苏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9.04%, 年降水量从不到60mm增加到120mm,每年沙尘天气从100多天减少到30天左右,湿地面积增加到234.42万亩,减少水土流失1290万亩。在收获绿色生态的同时,柯柯芽工程“以林养林”,让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将林果业打造成可持续提现的“绿色银行”,苹果、红枣、核桃等林果品牌逐渐在全国打响,成为一张绿色新名片。

    该模式适宜干旱区山前戈壁滩、河流阶地、河漫滩地、流沙地等绿化造林。

  • 加载中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