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抗旱文冠果良种选育技术
-
-
1. 技术简介
针对京津风沙源区干旱贫瘠立地条件的沙区,选择抗旱文冠果良种,通过优树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试验等技术,审定抗旱文冠果良种,进而使文冠果在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为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林可持续经营奠定重要基础。该技术适用于京津风沙源区半干旱沙区的文冠果选育。
2. 技术适用条件
2.1 主要用途
提高植被生物量 ■ 减少、防止、恢复退化土地 保护生态系统 保持/提高生物多样性 减少灾害(例如干旱、洪水、沙尘暴等)的风险 ■ 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例如增强对干旱、增温的应变能力) 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例如增加碳汇能力) ■ 产生经济效益(例如增加收入) ■ 产生社会效益(例如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贫困) 其他用途(详细说明): ………………………………………………………………………………………… 2.2 技术适用的退化土地类型
■ 半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 沙化草地 盐碱化草地 活化风蚀坑 退化林地 ■ 沙化耕地 其它 2.3 技术适用的气候条件
气候区:温带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100-950 mm
年蒸发量:1200-2400 mm
年均温:3-16 ℃
最高气温:40 ℃
最低气温:-30 ℃
年平均风速:2-6 m/s
2.4 技术模式原产地
县、乡或气候区,并给出本项目应用地点的经纬度。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黑坨子村,北纬42.38,东经122.57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苗圃,北纬37.61,东经109.04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泰集团绿野林草业公司,北纬40.04,东经108.48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北纬43.66,东经121.56
3. 技术适用的立地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海拔 地形地貌 平均坡度 坡向 坡位 ■ < 100 m ■ 平地 ■ 平坡(0-5%) ■ 阳坡 ■ 坡上 ■ 101-500 m ■ 山坡 ■ 缓坡(6-15%) 阴坡 ■ 坡中 ■ 501-1, 000 m ■ 丘陵坡地 ■ 斜坡(16-25%) ■ 半阳坡 ■ 坡下 ■ 1, 001-1, 500 m ■ 坡地 陡坡(26-35%) ■ 半阴坡 ■1, 501-2, 000 m 谷底 2, 001-2, 500 m 沙丘 2501-3, 000 m ■ 平沙地 ■ 平缓耕地 土壤条件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硬度 土壤砾石含量 ■ 风沙土 ■ 沙土 0-20 cm ■ 高(> 3%) 高 ■ 少砾质土(1-5%) 栗钙土 ■ 沙壤土 ■20-50 cm ■ 中等(1-3%) ■ 中 ■ 中砾质土(5-10%) 棕钙土 ■ 壤土 ■ 50-100 cm ■ 低(< 1%) ■ 低 ■ 多砾质土(10-30%) ■ 褐土 粘土 ■ 100-200 cm ■ 轻砾石土(30-50%) ■ 盐碱土 ■ > 200 cm ■ 中砾石土(50-70%) 其它: 重砾石土(> 70%) 植被状况植被类型 群落盖度 植被退化状况 ■ 人工林:(文冠果人工林) ■ < 5% 轻度退化 ■ 沙生植被:(何种群落) ■ 5-15% 中度退化 ■ 灌丛:(何种群落) 15-25% 重度退化 草原:(何种群落) 25-40% 人工林有干梢现象 草甸:(何种群落) > 40% 人工林有死亡现象 其它: 地下水状况平均埋深 < 1 m ■ 1-3 m ■ 3-5 m ■ 5-10 m ■ > 10 m 4. 技术内容
技术步骤 技术要点 时间(季节或月份) 1.优树初选 在文冠果优良林分中选择树形完整、树冠开展、生长良好、树龄5年以上、种子产量、抗逆性方面均表现优良的植株作为候选优良单株。
具体要求:优良单株率不高于群体株数的5%;连续两年平均每平方米树冠面积种子产量0.2kg以上;果实出籽率在40%以上;种子出仁率在55%以上;种仁含油率在60%以上;抗性强,生长健壮。第1年、第2年秋季 2.优树复选 对初选优树的单株冠幅、种子产量、果实出子率、种子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病虫害情况等继续调查,达到或超过最低入选标准的继续作候选优树,否则淘汰。 第3年秋季 3.优树决选 继续实测复选优树,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优树入选标准者即为决选优树,根据产量对优树分类,并进入无性系测定阶段。 第4年秋季 4.优良无性系选育 决选优树无性繁殖的苗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地块尽可能一致;每个无性系测定样株需30株以上。连续测定3年,与对照进行比较。无性系产量以盛果期连续3年平均值计算,单位面积产油量比对照无性系产油量高15%或高于所有参试无性系平均值2倍标准差以上者为优良无性系。 试验林第3年开始测定 5.区域试验 优良无性系经过不同地理气候或土壤类型的3个点以上区域试验,完成性状评价,均符合上述标准,方可申报良种。 连续4年盛果期 6.大规模推广 良种审定,在适生区内大规模推广。 整年 5. 技术成本
不同区域差异较大,难以准确计算。
6. 技术成效图片
技术实施前后对比
-
表
提高植被生物量 ■ 减少、防止、恢复退化土地 保护生态系统 保持/提高生物多样性 减少灾害(例如干旱、洪水、沙尘暴等)的风险 ■ 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例如增强对干旱、增温的应变能力) 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例如增加碳汇能力) ■ 产生经济效益(例如增加收入) ■ 产生社会效益(例如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贫困) 其他用途(详细说明): ………………………………………………………………………………………… 表
■ 半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 沙化草地 盐碱化草地 活化风蚀坑 退化林地 ■ 沙化耕地 其它 表 地形地貌条件
海拔 地形地貌 平均坡度 坡向 坡位 ■ < 100 m ■ 平地 ■ 平坡(0-5%) ■ 阳坡 ■ 坡上 ■ 101-500 m ■ 山坡 ■ 缓坡(6-15%) 阴坡 ■ 坡中 ■ 501-1, 000 m ■ 丘陵坡地 ■ 斜坡(16-25%) ■ 半阳坡 ■ 坡下 ■ 1, 001-1, 500 m ■ 坡地 陡坡(26-35%) ■ 半阴坡 ■1, 501-2, 000 m 谷底 2, 001-2, 500 m 沙丘 2501-3, 000 m ■ 平沙地 ■ 平缓耕地 表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硬度 土壤砾石含量 ■ 风沙土 ■ 沙土 0-20 cm ■ 高(> 3%) 高 ■ 少砾质土(1-5%) 栗钙土 ■ 沙壤土 ■20-50 cm ■ 中等(1-3%) ■ 中 ■ 中砾质土(5-10%) 棕钙土 ■ 壤土 ■ 50-100 cm ■ 低(< 1%) ■ 低 ■ 多砾质土(10-30%) ■ 褐土 粘土 ■ 100-200 cm ■ 轻砾石土(30-50%) ■ 盐碱土 ■ > 200 cm ■ 中砾石土(50-70%) 其它: 重砾石土(> 70%) 表 植被状况
植被类型 群落盖度 植被退化状况 ■ 人工林:(文冠果人工林) ■ < 5% 轻度退化 ■ 沙生植被:(何种群落) ■ 5-15% 中度退化 ■ 灌丛:(何种群落) 15-25% 重度退化 草原:(何种群落) 25-40% 人工林有干梢现象 草甸:(何种群落) > 40% 人工林有死亡现象 其它: 表 地下水状况
平均埋深 < 1 m ■ 1-3 m ■ 3-5 m ■ 5-10 m ■ > 10 m 表
技术步骤 技术要点 时间(季节或月份) 1.优树初选 在文冠果优良林分中选择树形完整、树冠开展、生长良好、树龄5年以上、种子产量、抗逆性方面均表现优良的植株作为候选优良单株。
具体要求:优良单株率不高于群体株数的5%;连续两年平均每平方米树冠面积种子产量0.2kg以上;果实出籽率在40%以上;种子出仁率在55%以上;种仁含油率在60%以上;抗性强,生长健壮。第1年、第2年秋季 2.优树复选 对初选优树的单株冠幅、种子产量、果实出子率、种子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病虫害情况等继续调查,达到或超过最低入选标准的继续作候选优树,否则淘汰。 第3年秋季 3.优树决选 继续实测复选优树,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优树入选标准者即为决选优树,根据产量对优树分类,并进入无性系测定阶段。 第4年秋季 4.优良无性系选育 决选优树无性繁殖的苗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地块尽可能一致;每个无性系测定样株需30株以上。连续测定3年,与对照进行比较。无性系产量以盛果期连续3年平均值计算,单位面积产油量比对照无性系产油量高15%或高于所有参试无性系平均值2倍标准差以上者为优良无性系。 试验林第3年开始测定 5.区域试验 优良无性系经过不同地理气候或土壤类型的3个点以上区域试验,完成性状评价,均符合上述标准,方可申报良种。 连续4年盛果期 6.大规模推广 良种审定,在适生区内大规模推广。 整年 -